養(yǎng)豬場免疫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有哪些
舉報
豬場免疫是給豬體注射疫苗,使豬群獲得特異性抵抗力的技術常規(guī)措施,以達到增強豬體免疫力,抵抗疾病的目的。然而,豬場免疫受疫苗、豬群、病原、環(huán)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,由于免疫失敗的原因導致豬群發(fā)病的事例經常發(fā)生。下面筆者就影響免疫效果的常見因素進行分析,并提出相應對策。
一、免疫存在的問題
(一)疫苗本身質量問題 比如,疫苗含毒量不符合要求,免疫效價低、佐劑不佳、疫苗純度不高以及活苗中病毒發(fā)生失活等原因均可能導致免疫失敗。
(二) 疫苗在運輸、保存和使用操作中方法不當 疫苗化學成分多為蛋白質,如果長時間在強光和高溫環(huán)境下,就會失效。在使用過程中,稀釋后長時間不注射;一些疫苗沒有使用專用稀釋劑;由于接種人員及接種用具消毒不嚴帶入其他病原微生物;免疫劑量和注射時間不準確等等都可能成為免疫失敗的原因。
(三)豬群體質狀況
1.母源抗體干擾。母源抗體是從母體中獲得的被動性免疫抗體,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疫苗的免疫效果。這樣可以增強仔豬對疾病的抵抗力。但是母源抗體可干擾首次免疫的效果,尤其是用弱毒疫苗。體內未消失的母源抗體與注射疫苗中和,影響了仔豬主動免疫的產生。母源抗體有一定的消長規(guī)律,需待母源抗體水平降到一定程度時,方可進行免疫接種,否則不能產生預期的免疫效果。
2.豬群患免疫抑制性疾病。免疫注射后,豬群產生抗體之前豬群處于某種疫病的潛伏期,其機體對免疫應答反應減弱,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來防御疫病,表現免疫失敗。例如,豬群感染圓環(huán)病毒病、繁殖與呼吸綜合征、偽狂犬病等病毒性疾病后,病毒主要攻擊動物的淋巴系統(tǒng),使免疫能力降低,注射疫苗后不產生免疫應答。
(四)免疫程序不科學 豬場未根據當地豬病流行規(guī)律和本場實際,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,盲目免疫。一是免疫前,沒有開展疫情監(jiān)測,免疫時機選擇不當,未能發(fā)現病豬。如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、圓環(huán)病毒病等,由于病毒主要攻擊動物的淋巴系統(tǒng),造成免疫應答降低,免疫接種后不能刺激豬體產生特異性抗體。二是不重視二次免疫。許多疫苗需經過二次以上的重復接種,可提高免疫力達到加強免疫的目的。例如口蹄疫、偽狂犬病、乙型腦炎等疫苗需經過二次以上的免疫接種,才能達到最佳的免疫效果。
(五)環(huán)境應激因素 高溫、寒冷、驚嚇等環(huán)境變化產生的應急能抑制機體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,對抗原免疫應答能力下降,從而導致疫苗免疫保護力下降。
二、解決問題的對策
(一)認真檢查疫苗質量 在進行防疫接種時,應逐瓶檢查有無破損變質、破乳分層、封口是否嚴密、標簽是否完整,有效日期、使用方法、頭份等記載是否清楚。
(二)正確運輸、保存和使用疫苗 按照我國《獸醫(yī)生物制品規(guī)程》運輸、保存要求,避免高溫、強光和重金屬的影響。大多數的活疫苗都采用冷凍真空干燥的方式凍干保存,可延長疫苗的保存時間,保持疫苗的效價。油佐劑滅活疫苗中的油佐劑能使疫苗中的抗原物質緩慢釋放,從而延長疫苗的作用時間。這類疫苗2℃~8℃保存,嚴防凍結。劑量的使用應嚴格按說明書要求。稀釋疫苗要使用專用稀釋劑或者生理鹽水,現用現配,一般在3小時內用完。嚴格消毒接種用具,一般消毒用75%的酒精或2%~3%的碘酊。
(三)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 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,應充分考慮到本地區(qū)的疫病流行情況、畜禽種類、年齡、飼養(yǎng)管理水平、母源抗體水平、疫苗的特性、免疫途徑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制定,并加強監(jiān)測,及時調整,實行“以監(jiān)定免”。例如,豬瘟免疫時,要進行母源抗體水平監(jiān)測,以確定首免時間。定期監(jiān)測豬瘟、豬偽狂犬病、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、豬細小病毒病等病的血清抗體,以確定豬群免疫力和野毒感染情況。在生產實際中,一些規(guī)模較小的養(yǎng)豬場往往盲目照搬它場的免疫程序,或發(fā)生問題后隨意調整免疫程序,一些養(yǎng)殖場甚至沒有免疫程序 ,完全憑生產者的主觀意識去防疫,這些都很容易造成疫苗的免疫失敗。
(四)保持環(huán)境安靜、衛(wèi)生,減少應激 改善豬舍飼養(yǎng)環(huán)境,保持豬舍的干燥、清潔、衛(wèi)生,做好豬舍的通風、換氣,降低氨氣濃度,以保證和改善豬舍的空氣質量;做好病豬糞尿和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以避免疫情傳播。減少豬群的飼養(yǎng)密度;注意冬季保暖、夏季降溫,保持豬舍的安靜,減少應激發(fā)生;用具和環(huán)境定期消毒。
-
0
-
0
-
分享
0人已贊
- 還沒有人點過贊,趕緊點贊吧!